微信封杀个人号外挂后,还能怎么玩?
微信霸霸又打响指了!
昨天中午,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打击“微信营销”外挂的公告》,剑指滋生恶意营销行为的外挂功能——暴力加粉、消息一键群发推送、自动回复机器人、全球虚拟定位、微信群自动推广、微信号批量增删好友……
这些有损用户体验的骚操作以后怕是玩不下去了!
对于明确使用外挂功能的账号,一经确认,微信安全团队将做出限制功能直至限制登录等处罚;对于多次违规者,将根据梯度处理原则加重处罚。
大家可能早就发现,微信越来越不“朋友圈”了。
拥有 11 亿月活的微信,因其开放式管理,被各种商家惦记上,做起生意。做生意倒是没什么,“丧心病狂”的是,某些商家玩起了营销“外挂”,利用第三方软件,暴力加粉、骚扰用户。
之前运营研究社的城市社群就遭遇过“暴粉”攻击!有一位“热心”用户进了我们的社群后,在群里又是分享资料包,又是发红包,一轮套近乎之后,第二天就开始用“暴粉”工具强行加我们的社群成员。
像这样的“骚”操作都是由外挂软件完成的。
微信打击外挂的公告一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普通微信用户来说,自然是大快人心;而对使用外挂软件的商家来说,可就惨了;还有那些徘徊在微信门口、观望要不要入局做微信运营的朋友,恐怕也因微信新政的出台变得更加纠结,疑虑做微信运营的前途和可行性。
不过,其实以上的担心大部分是多余的。
冷静下来想想,外挂软件对运营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用粗暴方式触达用户,这对转化、留存和复购真有帮助吗?
除了拉人,外挂工具还有啥用?
从微信的公告来看,微信这次打击的外挂软件,其实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提升了加人的效率(暴力加粉)和降低用户触达成本。
但是,我想说,除了拉人和发信息的效率提升了,这些外挂工具其实也没啥用了。
我们在谈论精细化运营的时候,常常提到一条公式:产品价值=用户量×用户价值。
暴力加粉本质上是一种“流量思维”,其实就只是用户量的提升。它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快速涨粉,但对用户价值的提升其实没有什么帮助。
那么,这些营销外挂软件自诩的“精细化运营”、“精准营销”,能帮助我们提升用户价值、做到精细化运营吗?
其实我想说,他们提供的无非就是“精准触达”。
我们测试了一个外挂软件,它的操作逻辑就是对用户“打标签”,然后可以对不同“标签”的用户进行批量群发。
给用户打标签是我们做精细化运营时很重要的手段。但是,这些产品在打标签这一块其实还蛮鸡肋的......
首先,平台提供的标签其实非常基础,基本都是性别、省份、城市这些通过好友的微信资料就能看出来的东西。
其次,如果想要更精细化的标签,需要我们自己手动设置、手动批量加标签,其实跟微信的分组打标签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批量处理”,效率会高一点。
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些平台无法获取用户的数据。用户在微信的行为数据,这些平台是没有权限获得的。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用户所处的状态,给出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如果没有数据,就别谈什么精细化运营。
对于没有数据为依托的打标签功能,打了也没什么用。
更何况很多人,还不知道真正该怎么通过打标签来实现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运营不是瞎打标签
那么精细化运营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呢?
要明确的一点是:想要做精细化运营比给用户打标签更重要的,是基于业务逻辑做用户分层,然后根据用户数据找到每个层级里的用户。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以运营社的做课程复购为例,聊一聊我们是如何通过用户分层实现精细化运营的。
第一步,梳理业务流程
精细化运营的第一步就是要梳理清楚的业务流程。运营社课程复购业务逻辑很简单,就是把课程匹配给合适的用户,以提升老学员(学过初阶课程)购买高阶课程的频次为目标。
第二步,确定用户分层逻辑
梳理好业务流程后,我们要做的是确定用户分层逻辑。如果单纯地用外挂工具做用户分层,你只能打“他学习了哪些课程”的标签,以及“他可能对哪些课程感兴趣”的标签。但是,这样做很难找到真正高复购可能性的用户。
那正确的操作是怎样的呢?
课程作为消费类产品,可以通过衡量消费用户的价值,基于 3 个维度构建用户分层体系,这种分层方式就用到了一个经典的方法:RFM 用户价值分析方法。
R 代表最近一次购买时间,然后我们并将 F 设定近三个月消费频率,将 M 设定为用户近三个月消费金额。
根据 RFM 模型,我们至少可以把用户分配到 8 个用户层级里边了。
第三步,根据数据,找到每个层级中的用户
用户具体的行为数据字段,从这些外挂软件上是很难获得,一般都是基于我们自己后台系统来获得更详细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比如我们在做课程复购精细化运营时,就需要抓取每个用户的ID、课程名称、课程购买时间等。
第四步,打完标签,针对不同用户设置引导策略
注意,最后一步才是给用户打上标签,并且针对不同用户设置引导策略。
比如针对高价值、高忠诚用户,会进行私聊或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或者服务号,针对不同的用户做 Push,告诉他们新的课程上线了,同时建议他们参与老带新的活动,只要成功邀请一位好友,双方都可以优惠 x 元。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关于用户运营的干货内容,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参加《用户运营:从入门到精通》训练营,解锁精细化运营的正确姿势。
外挂没了,个人号该怎么运营?
这次微信打击营销外挂,受创最重的大概就是个人号了。
没有办法借助工具之后,个人号的私聊成本面临提高,朋友圈的作用再次凸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号到底该怎么运营呢?
1)人设比刷屏更重要
大部分个人号的朋友圈作用都是卖货,其中又有不少人对“朋友圈卖货”的理解还停留在刷屏上。
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无效甚至危险的,且不说骚扰到用户时会被一键拉黑,如果总是刷屏很可能会被官方封号。
其实,朋友圈卖货之所以有效的关键在于“朋友”,是关系链背书在发挥作用,而一个天天刷屏卖货的个人号显然是没有办法跟用户建立信任关系的。
所以要想让用户产生信任感,个人号必须要有人设:首先 ta 必须像一个真实的“人”,其次最好让用户喜欢上 ta,那 ta 就得足够个性鲜明,有魅力。
打造这样的人设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朋友圈不能只是发广告,一定要有日常类和专业类的状态。
日常类状态可以让用户感觉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渐渐产生熟悉并降低戒心;专业类状态可以强化个人号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强用户的信任感。
2)通道比渠道更重要
除了作为朋友圈卖货的渠道之外,个人号更核心的作用应该是连接用户。
一方面,可以配合小程序、公众号和社群完成整个业务流程,比如通过个人号把用户拉到群里卖东西。
另一方面,解决小程序、公众号、社群不能处理的问题,比如产品的售后问题。
结语
总体来看,这次微信打击营销外挂是一件好事,对于大部分正儿八经懂运营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影响。
这次打击的更多是骚扰用户、粗放式运营的流量团队。
想要用这些外挂工具是没有办法实现精细化运营的,真正的精细化运营重点在于用户分层,反而是微信自带的小程序、服务号可以实现。
最后,关于个人号的运营,需要注意 2 个点:一是人设比刷屏更重要,二是通道比渠道更重要。
· 运 · 营 · 地 · 图 ·
2019 最硬核的运营秘笈「运营技能地图」!相信我,这份实力与颜值并存的地图,每次打开都会有意外的收获与惊喜!!扫描下方二维码快来购买吧!
微信封杀外挂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赞同封杀的小伙伴
过来集合下